close

專家說要讓狗狗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持續地鼓勵」,也就是所謂的〔正加強〕。


事實上,不只是毛小孩,為了要期勉自己能當一個稱職的麻麻,我們也需要正加強,來幫助我們堅持「不斷、持續地朝正確的方向邁進」。是故,我一得知戴更基醫師2011/9/4(週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要舉辦【Dog's Talk】講座,馬上又上網報名參加!


以下呢,就是本人上完課後的心得分享,不是完全拷貝上課內容喔~


 


這次講座主要講的還是狗狗的行為,要知道「Behavior is Everything」!


根據統計,飼主後來選擇棄養寵物的原因有46.4%是因為寵物有行為問題。當然,這是以人類的角度來看:因為他老是OOXX,我怎麼樣都無法改善,所以只好……


上述這句話裡的「OOXX」可能是不停吠叫、在家隨處大小便,或是啃咬昂貴的家具……總之包羅萬象,但重點不在於狗狗本身,而是主人不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狗狗改變原本的行為模式。


甚至講句難聽點的,很多主人眼中的不當行為,歸根究底其實根本是主人自己咎由自取,因為狗狗的行為大多是後天學習而來,而主人又是他最親近、最關注的對象,所以主人在狗狗每一個行為發生當下所做的反應,無形中都會加強狗狗的學習記憶。


舉例而言,狗會挑食甚至不吃東西,起因於他以為主人希望他這樣做--狗乖乖吃完飯,主人通常收了碗就走,也不會多理會他;但是他如果哪天因為身體不適或其他原因欠缺食慾,主人馬上靠過來噓寒問暖、關懷備至,這等於是在告訴狗:挑食或不吃飯能夠獲得主人較多的關注,所以他挑食的狀況就會越演越烈……。


又比如,狗狗因為對陌生人或陌生事物感到恐懼而吠叫時,主人大聲加以喝止,讓狗狗誤以為主人也怕那樣東西,所以就會叫得更加起勁……。


總之,狗狗只是按照他的本能做出行為,以狗的立場而言並沒有錯,主人認為狗有行為問題,基本上是因為主人自己被那個行為困擾。同一隻狗同樣對屋外的怪聲響吠叫,對住在公寓裡的主人而言是困擾,但對住在空曠田地中央的主人卻不是。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觀念,狗的行為基本上都是正常的狗該有的行為,如果狗有任何不正常的行為,那一定是主人不正常才會如此。(這個結論是女王自己聽講消化所得,戴醫師並沒有這麼說,所以請好事者不要隨便斷章取義~


其實,如果主人懂得運用狗狗的天性,要讓狗狗的行為表現都能符合自己的期待,並非不可能。


簡單而言,許多飼主在訓練狗狗定點大小便時都有一個迷思:狗尿在錯誤的地方時,馬上按狗頭去嗅聞他自己的尿,然後大聲斥責或體罰,這樣他以後就不敢再亂尿了!(是說你小時候沒大小便在馬桶裡,而是尿在床上或酪賽在褲底時,你阿母是這樣教你的嗎?壓你的頭去聞尿?還是把屎塞進你嘴裡?


事實上,狗根本不知道他錯在哪裡,他以後就算不尿在這次尿的地方,也會尿在其他你不樂見的地方~別自欺欺人說什麼其實狗知道自己做錯了,因為他亂尿後會趕快跑去躲起來!他躲起來是因為你會揍他,而不是知道錯了,他真正想的是:〔我+尿+主人=我被打〕,在不想把尿喝掉,又不能讓主人消失的情況下,只好選擇自己躲起來。


也許在你處罰狗狗幾次(甚至幾十次)之後,有一回他終於不小心尿對了地方而沒被揍,然後慢慢意識到你替他選擇的廁所位置,最終還是學會定點大小便;但是如果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更文明、更輕鬆,也不會傷害彼此感情的方式來訓練狗狗,不是更好嗎?


當我們曉得動物的天性是會避免在自己生活起居-吃飯、睡覺、玩耍的地方大小便後,我們就知道該如何用正確友善的方式訓練狗--例如,在他經常尿錯的地方餵他吃飯、跟他玩,他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尿在那裡,因為按照動物重視巢穴衛生的天性,那裡已經變成他起居的場所,當然就不能拿來當廁所使用了!


居家訓練過的公狗通常不會在家尿尿作記號,因為尿液會使得環境濕度上升,造成不適感,除非那是個新地方;這點母狗的表現就好得多,因為他們幾乎不會在家裡亂尿。一般而言,結紮可以降低40%~90%公狗亂尿作記號的行為;如果結紮無效時,就要進行環境調整。


不過,基本上狗大部分的行為都跟尋求主人注意有關!


老話一句,只要冷漠、忽略狗錯誤的行為,對狗而言就是最大的懲罰。如果你在他做出你不樂見的行為時大呼小叫,過度反應的結果只是助長他的這個行為,因為狗會依照他接收到的注意力加強他的特定行為:畢竟此時的你看起來多麼亢奮,好像中獎一樣興高采烈啊!


戴醫師還現場示範如何運用〔響片+treat〕讓一隻對任何動靜都會不停吠叫的長毛吉娃娃逐漸變穩定,證實唯有正加強才能逐步有效地改善狗狗吠叫等行為問題。並教導我們如何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防止狗狗吞下我們不希望他吞下或啃咬的東西~(金拍謝!詳細操作方式我就不介紹了~想想醫生說的也對,那是智慧財產,沒道理任何人都可以無償取得,是吧?


*謎之聲:是因為用打的字數多又繁瑣,所以女王我不想花那個精神和時間啦!


 


此外,本次講座有一個比較特別的target:老年狗的行為


雖然不想面對、不願承認,但每一個毛小孩總有一天都會變老,跟人一樣會出現視力和聽力喪失的問題、關節炎、牙齒疾病,還會感到焦慮、出現急躁的攻擊行為、在家裡隨地大小便、醒睡循環障礙,甚至出現〔Cognitive Dysfunction〕(類似人類的阿茲海默症)的問題。


CD's的影響很多,包括:在新環境失去方向感;對家人的社交反應改變;在家大小便,不會表達外出意願; 醒睡障礙。


在避免及治療CD's上,醫師有幾點建議:


1. 限制卡路里是唯一延長動物生命的方法。


2. 添加肉鹼、硫辛酸(Lipoic acid),並配合補充Vit E和Vit C。


3. 豐富生活(Behavior Enrichment)。


4. 不要等到症狀明顯才處理。


5. 施予藥物治療。


不要以為狗年紀大了就不喜歡活動,盡可能維持原本的互動模式,多鼓勵他,並且正常對待他!


另外,戴醫師還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話:「每一隻出現在你生命中的狗,都是為了你而來的!」


狗用了他一輩子的時間全心在愛你,不會嫌你給他吃得不好、睡得不好,就算你在街頭流浪,天寒地凍他也願意依偎著你,而我們呢?身為主人的我們回報了他什麼?


我真的希望每一個棄養寵物的人都好好回頭想一想,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當然我再怎麼期望也只是期望而已,因為會棄養寵物的人哪還會去關心這些呢?


 


最後,複習三件事,也是這堂課的重點:


1. 正加強教育比較好!


2. 癡呆來得比想像快!


3. 他隨時都在注意我!


時時將這三句話放在心上,相信總有一天我們都能成為一個真正值得讓狗狗真心付出的好主人~


 


延伸閱讀:【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NaNa 的頭像
    BaNaNa

    Bagel + NaNa = BaNaNa

    BaN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